【世界骨质疏松日】武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女性占比高达70%。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有效预防的疾病。今天,武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肾内风湿内分泌科的专家团队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帮助大家认识这一疾病并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为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人为什么会骨质疏松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们身体里的两支队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骨的形成,破骨细胞负责骨的吸收。
在少年时期,骨的形成速率>骨的吸收速率的;
到了青中年时期,两者几乎趋于一个平衡状态;
而到了老年,骨的吸收速率便会超过骨的形成速率。
骨代谢一旦失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骨量的丢失,这种丢失是出现在骨的内部,就好像是高楼房梁逐渐被白蚁凿空一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病因有哪些呢?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减少,骨折风险增加。
2.性别: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妇女。
3.家族史:家族中有骨折史或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4.个体体型:体型瘦小的人(BMI<19)或者体重过轻的人,骨质储备较低。
5.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患病风险。
6.营养不良:长期摄入钙、磷、维生素D等不足,导致骨密度降低。
7.某些药物的使用:例如,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8.有其他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骨密度降低的风险较高。
得了骨质疏松会有症状吗?
骨质疏松症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常被称为“隐形杀手”,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甚至骨折,轻微的摔倒或撞击都可能导致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
骨质疏松症怎么监测呢?
①问卷评估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推出的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问卷,可用于风险自评。如果受试者有任何1项的答案为“是”,即为阳性,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肯定的项数越多,说明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越大。
② OSTA指数
OSTA指数也是一种便捷的、适合亚洲人的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计算方法为:OSTA指数=(体重-年龄)×0.2。
当OSTA指数>-1时,提示低风险;-1>OSTA指数>-4,提示中风险;OSTA指数<-4,提示高风险。
③双能X线吸收测定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能直接够测量出骨密度高低,发现骨质疏松症并预测骨折的风险,推荐40岁以上的人群可在体检时增加骨密度检测。
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1.营养充足:建议保持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至关重要。平时可多摄入奶制品、鱼类、豆类、坚果类等。推荐中老年病友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日照不足者建议每天补充600~1000单位的普通维生素D。
2.运动锻炼: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最新信息显示,对骨骼健康最有益的运动类型是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比如举、推、跑、跳以及“登台阶”等方式,可使骨骼更加强健。
3.生活方式:远离烟酒,适度、少量饮用咖啡。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
4.预防跌倒:去除地上可能导致滑倒的物品。
5.定期检查与治疗:高危人群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促进全身健康。
科室地址:武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应急救治中心大楼9楼
咨询电话:0792—2766178
责编:邹桂丽
校对:张翠云
初审:邹 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