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高温天气警惕中暑!这份防暑指南助你安全度夏!

发布时间:2025-07-25 点击数: 【字体:

夏季炎炎,烈日高温,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而人体内的热量又散发不出去时,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急性病,这种疾病通常叫做“中暑”。为了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武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急诊医学科为大家准备了防高温中暑安全指南!

减少热量摄入 & 加速散热

高温环境下,身体的核心任务是维持体温平衡。防暑降温的根本在于减少外界热量进入体内(减少热吸收)和加速体内热量散发出去(促进散热)。

6c038ebbee944ddf838e28182c30e77c.png 

科学防护,远离中暑

1.避免烈日暴晒:高温时段(10:00-16:00)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选择阴凉环境,做好物理防晒(遮阳帽、太阳镜、防晒衣、防晒霜)。

2.合理补水降小量多次饮水,每次100-200ml ;优选白开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料; 避免饮用冰镇饮品和含咖啡因饮料 ;多摄入水分丰富的蔬果。

3.注意饮食调节: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可食用苦瓜等苦味食物辅助降温。

4.营造舒适环境:空调温度设置26-28℃,注意通风;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利用浅色窗帘和地面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温度。

5.保证充足睡眠:夏季规律作息,成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睡前可洗个温水澡(水温不宜过低),帮助放松和降温。

 识别中暑症状

1a727f2f498f40018754f4d23d17c43d.png 

了解中暑征兆,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通常正常或略升高(<38℃)。

2.轻度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体温升高(>38℃),可能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脉搏增快、呕吐、血压下降等表现。

3.重度中暑:情况危急!需立即送医!

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常在四肢、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小腿肚)为主,体温一般正常。与电解质丢失有关。

热衰竭: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疲倦无力、头晕或眩晕、头痛、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晕厥、体温轻度升高(通常<40℃)。

f7fcb0cb9cff412da2a41ec85c2ba14f.png 

热射病:最严重致命!核心体温迅速升高(通常>40℃),伴随意识模糊、抽搐、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皮肤灼热、干燥无汗(早期可能仍出汗)。可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暑急救措施

发现有人中暑,尤其是体温高、意识不清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

急救步骤: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2.快速降温:脱去或解开衣物,用冷水喷洒、擦拭全身(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如有条件,可用冰袋、冰块或冰镇饮料瓶包裹后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降温;意识清醒者可放入凉水(非冰水)中降温,需有人看护。

3.补水:患者清醒且能饮水时,少量多次喂饮清凉含盐饮料(如淡盐水或低糖运动饮料)。意识不清或呕吐者禁止灌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领口、项链等束缚物。

5.监测体温与意识:持续监测体温(尽量降至38.5℃以下)和意识状态,等待专业救援。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1.老年人:及时补水,关注室内温度。

2.儿童:避免高温户外活动,谨防车内高温。

3.户外工作者:加强防护,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4.孕产妇: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营养水分。

5.慢性病患者:遵医嘱用药,加强降温防护。

防暑降温口诀

躲避高温是关键,补水防晒不能忘。

清淡饮食保健康,通风降温要得当。

识别症状莫轻视,急救降温送医忙。

老人小孩多关照,户外工作重防护。

科学防暑记心间,平安度夏享清凉。

武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始终关注您的健康安全,提醒您在享受夏日阳光的同时,更要做好防护措施。如出现中暑症状,请立即就医。让我们共同携手,科学防暑,平安度夏!

就诊地址:武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急诊医学科

咨询电话:0792—2808090


 责编:邹桂丽
 初审:邹   引
 复审:何晓维
 终审:石   磊

微信图片_20250527095428

最新版

终审:邹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